龙虎山---江西省鹰潭市

2023-03-06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缘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

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17年11月19日,获得年度旅游目的地声誉奖。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地貌形态

龙虎山、龟峰包含了中国亚热带湿润区丹霞单体与群体的重要形态类型,形态类型的多样性造就了丹霞峰林地貌组合和象形丹霞景观的独特性。龙虎山、龟峰地区的丹霞单体地貌几乎涵盖了亚热带湿润区的所有种类。龙虎山、龟峰地区的丹霞群体形态类型以侵蚀残余的平顶型和圆顶型峰丛;泸溪河近岸带和龟峰以峰林型丹霞地貌为标志,是宽谷疏散型丹霞峰林地貌的模式地。

地貌成因

依据丹霞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方式,地貌成因可大致划分为:雨水侵蚀型、流水(河流)侵蚀型、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和溶蚀溶洞型等5个类型。

水文特征

河流

信江位于龙虎山北部外围,流经鹰潭市区,由东向西并在市区折向北西经余江、余干两县后流入鄱阳湖。信江平均坡降0.44‰,平均年径流量3721亿立方米,水面宽250~600米,常年可通航15~30吨机帆船。

上清河(泸溪)龙虎山景区内的一条骨架水流,区内长约43公里,从南东至北西流贯全区,平均年流速O29米/秒,流量2075立方米/秒。其下游在余江县境内称白塔河并流入信江;其上游源于资溪县高阜山,名泸溪。

湖泊

湖泊、水库景区北端有两个较大的水库型湖泊,洪湖水库和五湖水库,常统称洪五湖,库容量分别为1326万立方米和2240万立方米,水面最大时分别可达4000亩和7110亩。

小型水库共有21座,其中小型3座,即龙虎山镇的桥头岭、源里和上清镇的历山水库刊。大型18座,其中属龙虎山镇的为峨眉峰、何家坝、杨井山、王岭、十分塘、里兴塘、何益寺、乌龟塘、东塘、马尾窝、洪桥、钟鼓岩、泗源13座,属上清镇的为小笠源、铜钱岭、清塘、饶冢、五四5厘。

应天山东部(景区外)的彭湾乡白庙水库为中型水库,并有小型电站。

瀑布

天门山瀑布群首先是三叠姊妹瀑,每叠落差约4米,宽亦4米,分别为紫胭瀑、紫芸瀑、紫英瀑;往峡谷里去就见青云瀑。依婆井圣井山阳源坑石涧泉水直冲而下,形成20余米高的瀑布。此外尚有云台山瀑布、峨眉峰瀑布、香炉峰瀑布、河豚堡瀑布等。

地下水

龙虎山地下水资源丰富,尤其山区植被发育,基岩裂隙富水性好,地形切割较深,地下水循环条件好,地下水沿山坡运移不远便泻入溪涧、河谷。山区到河谷,地下水矿化度明显提高,呈中到偏弱酸性,软到微硬水,矿化度0.02g/L~0.704g/L,总硬度0.22~1.084德国度,pH值5.5~8.0,且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极少悬浮物,水温常在17~20之间。

气候状况

龙虎山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

四季划分大致以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之间至5月下旬为春季,约67天;自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之日至9月下旬为夏季,约122天;自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22之日至11月下旬为秋季,约62天;自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之日到第二年3月中下旬为冬季,约114天。四季起止日期及长短变化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故本区南部山区与北部丘陵平原气温有一定差异,向南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春、夏两季始日相对推迟2~4天,秋、冬两季始日则提前2天,其中夏季天数减少64天,冬季天数增加42天,春季天数增加22天,秋季天数变化不大,山区有特殊的小气候环境,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0.6

演化历史

构造背景

龙虎山处于亚欧大陆东南部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的结合带,属于西太平洋构造域、华南构造区、中生代信江断陷盆地中段南缘。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区内基底构造、盖层乃至中新生代盆地,均承袭了近东西的总体方向,并控制着不同时期盆地发育的类型与规模。

发育模式

(1)幼年期阶段,由于地壳的快速上升,水流(雨水、流水)沿着先期已形成的断裂、垂直节理不断侵蚀、下切,形成狭窄深沟和“一线天”式的障谷。

(2)壮年期阶段,因而巷谷崖壁开始缓慢的岩屑剥落与谷坡后退,近河谷地带形成红层密集型峰林,远河谷地带发育丹霞峰丛、残留方山石寨等壮年期丹霞地貌。

(3)老年期阶段,山体缩小,形成以河谷平原、孤峰残石、低缓谷坡、矮小浑圆残丘、准平原化为特征的老年期丹霞地貌。

地质构造

区域地层

在龙虎山深层地壳中还隐伏着一条已经稳定的巨大的东西向深断裂带(萍乡—广丰深断裂带),上覆断陷盆地就是在这条古老的断裂带长期继承性活动,由最初的坳陷盆地发展到后来的断陷盆地,最后趋向稳定而形成的。南华板块的北部有一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武夷隆起”,龙虎山地区就在武夷隆起的北部边缘。

断裂构造

断裂带

德兴一东乡深断裂

鹰潭―安远深断裂

永修一鹰潭大断裂

地层与岩浆岩

地层该区出露地层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中、晚元古代的中、深变质岩系,二是早侏罗纪含炭质碎屑岩建造和晚侏罗纪的陆相火山岩,三是白垩纪的红色碎屑岩系。此外,沿河谷阶地及河湖平原有部分第四系沉积。

发育条件

地层岩性

红色块状砂砾岩是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有着异乎寻常的专属性。

河口组:为一套山麓洪―冲积扇粗碎屑岩建造,岩性以紫红色块状砾岩、砂质砾岩为主,夹含砾粗砂岩、含砾细—粉砂岩,铁质和(或)钙质胶结。

塘边组:主要为一套风成沙丘沉积的细碎屑岩建造,岩性以紫红色块状细砂岩为主,夹少量含砾细砂岩及薄层状粉砂岩,易于风化成低矮平缓的山岗丘陵,局部发育有不高的陡崖赤壁和大小不一的洞穴或洞穴群,如龟峰地区的南岩溶洞群等。

构造条件

平缓的地层产状和断裂、垂直节理(裂隙)构造对丹霞地貌形态起控制作用。地层产状严格控制了丹霞山块顶面和构造坡面的形态。

新构造运动对丹霞地貌发育的挽近时期(新近纪以来),地壳以差异性、间歇性隆升为特点,每一次抬升都会形成一个地形高度大体一致的平面。

外力条件

水流(雨水、河流)侵蚀和水流的参与引起风化溶蚀、重力崩塌是丹霞地貌形成的外动力。龙虎山、龟峰地区的水流冲刷、深谷的下切、季节性和突发性的降雨和雨水、流水(河流)的参与又加剧了风化溶蚀和崩塌作用产生。

人文历史

山名由来

龙虎山山之得名有二说,《广信府志·山川篇》谓其为象山山脉之一支,历台山西行数十里,折而南,分两支,环抱状若龙盘虎踞,故名;《龙虎山志》载云:“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东汉中叶,张道陵偕弟子到龙虎山修炼“九天神丹”。传说三年丹成,有青龙白虎绕丹鼎。龙虎山现在还有炼丹岩、濯鼎池等遗址,还曾在壁鲁洞发现《制命五岳》、《檄召万灵》及《神虎秘文》等法术之书。张道陵在龙虎山前后达30余年,从事过炼丹创道、编写道书、广招弟子和以符水为人治病等大量活动,四方从学者达千余人。

龙虎山之所以闻名,一是有赖于其山水秀丽可人,二是得益于道教天师派祖庭所在地的影响,且有左河水诗云:“碧水丹霞踞虎龙,洞天福地隐仙庭。道陵纵使神行远,仍让妖魔惧逞凶。”人们提起道教也往往想起“道都”之称的龙虎山。

道教文化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在鹰潭贵溪县(今贵溪市),仙人张巨君主之。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然自汉至今,桑海靡常,多数宫观早已废圮,保存者唯有天师府

道教历史

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正一道历代天师都居此地,世袭道统六十三代,沿守1900余年。他们多次得到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最高时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之一。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第四代天师张盛还归龙虎山,修治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故址,每岁以三元日登坛传箓。这一时期的龙虎山正一道处于一种隐居深山、潜心修炼,充实改造教义思想的阶段,并没有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特别是没有得到上层社会的信奉和肯定。当时道教内部有以寇谦之为首的“北天师道”和由葛洪、陆修静等创立的“南天师道”,还有魏华存夫人创立的茅山上清派,形成了龙虎山、阁皂山、茅山鼎立的局面,合称“三山”。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改良、革新教义思想,正一道教完成了由民间道教向官方道教的历史性转变,其影响从唐朝开始显露出来。唐朝皇帝推崇道教,自称为道祖老子的后裔,确立了道教的皇宗地位,在此背景下,龙虎山正一道得到了皇权的扶植。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亲自召见第十五代天师张高,命其在京师置坛传箓,赐给金印,免去天师家族的各种税赋,而且在京师专门设立了“授箓院”。唐玄宗还亲自册封张天师为“太师”,著《祖天师赞》。唐肃宗时诏降香币,建醮于龙虎山。武宗时召见二十代天师张谌“命以见官不拜”,赐金帛在山修殿宇、御书“真仙观”。公元860年,又命天师建金箓大醮,公元865年,册封祖天师“三天扶教辅玄大法师”。经过唐朝历任统治者大力扶植,龙虎山正一道迅速发展,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两宋以后,龙虎山正一道得到进一步发展,天师的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高。皇帝不仅命天师统领三山道教,而且还向天师询问治国之策。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改龙虎山真仙观为上清观,龙虎山上清镇的名字就出自这里。大中祥符八年(1015),真宗册封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为真静先生,开皇帝为在职天师赐号之先河。此外,宋真宗还在京师为张天师设立授箓院,并赐帑银在龙虎山扩建上清观。

至北宋末年,社会危机重重,宋徽宗认为道教有济世救国之效,多次召见张继先天师,除向天师求长生不老之术外,还问及时政。徽宗赐号张继先为虚靖先生,并于1105年赐建府第。这也开了官方给天师赐建府第之先河。

南宋时,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也深受皇帝器重,理宗嘉熙三年(1239),赐张可大号观妙先生,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从此,龙虎山、阁皂山、茅山三山道教皆归天师掌管,张天师成为由皇帝诰封的道教正一派领袖,天师府成为了江南道教的活动中枢。

元至明朝,正一道继续发展。宋朝末年,元世祖遣使臣王一清入龙虎山,向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密求符命。世祖建立元朝后,召见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命其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武宗即位时,召第三十八代张与材入觐,“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赐金印”。元朝统治者对天师道的扶持几乎是代代相传,基本上每位帝皇对天师世系都有封赠。有元一代,正一道教地位显赫,受到了皇权的认可崇奉,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道教中的领导地位。入明之后,太祖朱元璋称帝之前,就曾派遣使者诣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请发上天文书,授以“天运有归”符命,以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氛围。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授张正常正一嗣教真人,永掌天下道教事,赐银印,秩视二品,设僚佐,曰赞教,曰掌书,定为制。天师出入皆驿马车船,待遇极高。朱元璋还赐银重修天师府第,为历代天师撰写赞词。正统二年(1437)正月,明英宗赐宴第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并特召圣人后裔衍圣公同宴,各赐蟒衣、朱履,进一步确定了“南张北孔”两大世家的格局。四十六代天师张元吉于成化三年(1467)所受的封号达25个字,从四十七代到五十代天师的婚娶礼仪都由皇帝主持,皇族闺秀碑许配给天师。

清朝初期至雍正年间,朝廷对正一道教仍是宠幸不替。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碑敕封为正一嗣教真人,掌天下道教事。雍正九年,还曾经赐帑银十万两,大修龙虎山宫观殿宇,购置良田赡养道众。

其后至民国年间,正一道逐渐走向衰落。清道光帝以后,取消了天师入京朝觐制度等等。

嗣汉天师府

天师府是从第四代天师开始的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建在龙虎山脚下,天师府原系宋徽宗赵佶赐予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私宅,崇宁四年(1105)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佑六年(1319)由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迁建于今址,即上清长庆坊,在今上清镇西。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赐白金15镒(360两),在今址上清镇中心重建。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旧物。

天师府建筑工艺群,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书屋、花园、万法宗坛等组成,在布局和风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鲜明特色,是我国私家园林和道教建筑的艺术瑰宝。

龙虎山天师府“私邸门”西侧有一座万法宗坛,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是历代天师奉旨祀神演法之所。“万法宗坛”是道教正一派祖庭的重要标志。《道教要义问答大全》记载:“道教原有四大宗坛,龙虎山天师派为正一玄坛,茅山三茅真君派为上清法坛,阁皂山葛仙翁派为灵宝玄坛,西山许旌阳派为净明法坛。后因三山甚少传世,元时天师奉旨领江南道教事,故三山符箓均收归龙虎山天师府,乃改正一玄坛为‘万法宗坛’,至今仍之。”可见“万法宗坛”乃是道教正一派的共同宗坛。

道教文化节

道教文化节为龙虎山重要旅游节庆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集道教朝圣、旅游观光、经贸洽谈、民俗采风于一体,是国内唯一以道教文化为主题的盛大旅游节日。

龙虎山道教文化节从十月十八日起至二十号结束,在这三天时间里,龙虎山会安排许多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固定的一些活动包括:

龙虎山道教文化节开幕式(仙水岩、桃花洲)

龙虎山泸溪河竹筏漂流(泸溪河

龙虎山上清古镇游(上清镇

龙虎山道家养生保健游、龙虎山美食游(龙虎山庄)

龙虎山仙人城登山游、茶艺表演(仙人城)、龙虎山周易预测表演(仙人城兜率宫

龙虎山仙水岩游园、剑舞、木兰扇表演、龙虎山婚俗表演、串堂锣鼓表演、民间竞技表演(桃花洲)

龙虎山悬棺吊装表演、龙虎山招商项目展示(仙水岩

龙虎山道教文化科仪表演(天师府

龙虎山物资交流大会(龙虎山镇

悬棺之谜

龙虎山202座悬棺群引发热议。专家考证认为,龙虎山的崖墓悬棺群,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古越人所葬。

宋理学家朱熹曾发出疑问:“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无独有偶,原中科院院长、现代考古学家郭沫若也发出了“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看”的感叹,表示无法用科学解释崖墓的遗憾。如今龙虎山悬棺的“千古之谜”,已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为它皓首穷经,欲解其谜。

尽管是千古之谜,但人们仍然对其事实的存在进行了多种可能实现方案的探索和实践,2006年景区所做的采用用最原始的杠杆原理进行吊装演示便是其中最为一目了然的方法。
[4]

自然资源

主要山峰

圭峰

圭峰位于弋阳县信江南岸,西距鹰潭35公里,地处三清山、龙虎山和武夷山之间。圭峰共有36峰,八大景观。圭峰原名龟峰,因山石相叠如龟,故名。

天门山

天门山位于上清镇南部5公里,最高峰海拔1300米。天门山属晚侏罗纪火山岩地貌,整个景区山坡陡险,谷地幽深,怪石遍布,森林茂密,巍峨壮观。

金枪峰

金枪峰位于天鹅湖东,又名碣石、杵臼石。金枪峰海拔118米,峰柱高约60米。

象鼻山

象鼻山是长期受雨水冲刷溶蚀风化而脱落,造成崩塌残余型的石梁穿洞类景观。高约100米的山峰有一石梁凌空垂下,整个山体就像一只巨型石象在汲水。

排衙峰

排衙峰长约2公里,最高峰267.5米。排衙峰由多组山峰连接而成,是长期受水流冲刷侵蚀而形成的峰丛类景观,山势为南北走向,呈狭长型,最高峰海拔267.5米。从北至南的山峰主要有:北端的三清论道峰,中间的八戒梦仙峰、鲤鱼峰、状元峰、蜡烛峰,南端的大刀切峰等。

森林资源

龙虎山植物区系属中国东南部湿润森林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武夷山西麓常绿栲楠林松杉林区。
[8]


据统计,2012年区域内植物达100科、250属、460种以上。

森林类型主要有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其中: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300~800米处,上清、耳口、冷水等地为其集中连片的主要分布地,是多层次林带。上层以栲、栎、槠、柯及枫香、木荷等大乔木为主,中层以黄端木、杨桐山苍子等亚乔木及部分大乔木伐蔸萌条为主,下层以莹任木、乌药杜鹃牛鼻栓卫矛乌饭等百余种小灌木居多。其中,还有大面积毛竹林,主要分布在耳口、冷水等地。在阔叶林带中,海拔愈高树种愈少。海拔700~800米处,只有壳斗科与木兰种中的少数树种,其中部分山区散生着小面积黄山松。海拔300-610米处,则有100多种科属.400多种类的阔叶树林。

植物资源

在龙虎山,主要资源植物可分为14大类。用材植物分布广数量大的有毛竹马尾松大叶栲樟树白楠杨桐丝栗栲、大叶青刚苦槠、甜槠栲,细叶青刚、水青刚、乌楣栲等。有些树种数量少,仅见于深山老林,然而甚为珍贵,如南方红豆杉等。杉木是最常见的优质用材树种,但野生杉已经少见,多为人工栽植。薪炭植物特别耐干旱,耐瘠薄,便刈割,萌蘖力强、生长快,易燃烧。已被广泛利用的主要是荒山上的木本植物,如杜鹃、乌饭、白檀、茅栗千年矮等。在缺柴地区,各种蕨类、芒等草本植物也大量充作燃料。土生土长的马尾松是营造薪炭林的优良树种,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曾人工营造了数万亩马尾松,这些人工林到80年代已全面长大成林,然而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灶具和燃料普遍改革,液化气和煤炭广泛进入家庭燃灶。群众说,如今矮山和近山林木长势好,成材快,主要是液化气和煤炭的功劳,许多矮山近山重现出攀登无路,人林困难景象。

动物资源

2012年龙虎山据调查统计有兽类40多种,占江西省106种的40%左右。

鸟类资源有170余种,占全省鸟类420种的40%以上。

已知爬行类动物,主要是蛇类,约占江西省蛇类种类的五分之一。

在两栖类中,大鲵娃娃鱼)最为珍稀。另有有尾两栖类肥螈和蝾螈;无尾两栖类风景区盛产者,主要有青蛙、黑斑蛙、金钱蛙、沼蛙泽蛙雨蛙刺胸蛙(石鸡)、岩蛙和虎纹蛙等。

旅游信息

旅游景点

龙虎山主要风景区有上清宫景区、天师府景区、龙虎山景区、仙岩水岩景区、岩墓群景区、象鼻山排衙石景区、独峰马祖岩景区。

天师府,全称“清嗣汉天师府”,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恢宏,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

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简称上清宫。

旅游线路

龙虎山一日游

上午:从鹰潭乘汽车至上清古镇,参观长庆坊、留侯家庙、上清宫、天师府、天源德药栈、古街、吊脚楼,在上清用中餐。

下午:从上清竹筏码头乘竹筏或皮艇漂流至九曲洲、正一观仙水岩,顺泸溪河游览雷打石、三怪石、龙虎山、仙水岩十大美景、春秋战国崖墓群、无蚊村,象鼻山观看崖墓“升棺”表演,入住景区宾馆或返回市区住宿。

龙虎山二日游

第一天:上午,参观上清古镇上清宫,午餐后或游览天门山,或乘上清竹筏到正一观参观。宿景区宾馆或回市区。

第二天:上午,到仙水岩进行船筏联游下午游览象鼻山、仙人城

龙虎山三日游

第一天、第二天同二日游

第三天:上午:游览应天山,下午:冷水大峡谷漂流

交通指南

铁路:鹰潭位于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乘火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杭州、福州、厦门、昆明、长沙、南京、南昌、九江等大城市。

公路:鹰潭火车站西侧的长途汽车站乘往仙水岩方向的班车(5:30—17:30,15分钟一班,票价5元,半小时可达)。206国道(烟台—汕头)、320国道(上海—瑞丽)经过鹰潭,到龙虎山的交通也因此而方便。

航空:龙虎山到福建武夷山机场116公里,距南昌机场120公里。

水路:乘船可到达鄱阳湖




阅读9
分享
写评论...